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在这满载希望与憧憬的新学期伊始,我们心怀崇敬、聚首期盼,共同迎来一场思想的盛宴、一次精神的洗礼——“2025年四川省大中小学思政教育秋季开学第一课”。本次课程以“家风传清韵,丹心映未来”为主题,于9月2日晚8点正式播出。这不仅是我省教育系统的一项重要部署,更是遂宁二中全体同学深化思想认识、筑牢信仰根基、厚植家国情怀的宝贵契机。
一、深刻领会课程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其来川视察时更是对四川工作赋予了新的时代使命。此次由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厅精心策划录制的“开学第一课”,正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总书记关于教育、关于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的生动实践;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关键举措;是引导广大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涵养优良品德、矢志艰苦奋斗的启航明灯。它绝非寻常一课,其立意高远、内涵深邃,关乎我们每位同学的价值塑造与人生航向,我们必须以最高的重视程度、最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之中。
二、感悟家风传承时代价值
“家风传清韵 丹心映未来”——这一主题词精妙绝伦,意境深远。“家风”是源远流长的文化血脉,是潜移默化的行为规范;“清韵”寓意着清廉、高洁、正直的风骨与气节;“丹心”象征着对党和国家、对人民的赤胆忠心;“映未来”则昭示着优良家风、赤诚之心对于个人成长、民族未来的照亮与引领作用。课程从三个维度层层深入:
1. “先贤家风·清廉如竹”:穿越历史烟云,感悟如翠竹般挺拔坚韧、虚心有节的古代先贤风范。我们跟随着成都理工大学韩绍卿副教授的解读,探寻三苏父子“读书正业、孝慈仁爱、非义不取、为政清廉”的家训精髓,理解“守其初心”的文化内涵,从中汲取修身立德、明辨是非、坚守正道的精神滋养。
2. “红色家风·矢志报国”:回望烽火岁月,体悟革命先辈用热血与生命铸就的忠诚与信仰。四川省普善公益慈善促进会廖翔老师讲述了抗战老兵们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四川师范大学潘雅雯同学带领我们探访赵一曼纪念馆,重温烈士“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壮烈诗篇与超越血缘的深沉大爱。这红色家风,是永不褪色的精神财富,激励我们永葆家国情怀,矢志为国奉献。
3. “时代家风·责任担当”:聚焦当下实践,见证新时代家风在平凡生活中的璀璨光芒。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四川代表杨润薏同学分享了好家风如何塑造品格、激发责任的故事;军队个人一等功荣立者、全国“最美大学生”刘宸讲述了军旅淬炼与家教熏陶下的成长与担当。他们的事迹,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家风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内核,展现了青年一代将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的自觉行动。
三、增强学习感染力实效性
本次课程摒弃了枯燥说教的方式,匠心独运地采用学生实地探访短片、嘉宾深情分享、家风故事随手拍、情景表演等多元形式,让厚重的历史与抽象的道理变得可触可感、可学可做。古蜀道的淳朴民风、三苏祠的文化底蕴、赵一曼纪念馆的肃穆庄严、新时代少年的亲身实践……这些元素被巧妙串联,共同构建起一个既有思想深度、又有情感温度,既有历史纵深感、又有现实贴近性的学习场域。特别是“七一勋章”获得者周永开老先生的新学期寄语,更是以其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的赤诚,为我们带来深刻的震撼与鼓舞。
四、争做伟大复兴栋梁之材
家风相连成民风,民风相融汇国风。优良家风是个人成长的“营养剂”,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更是国家发展的“助推器”。观看这堂特殊的“开学第一课”,绝非仅仅完成一项学习任务,更是一次思想的启航、一次灵魂的叩问、一次精神的淬炼。它号召我们:
要筑牢廉洁根基,像翠竹般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守护心灵的一方净土。要厚植家国情怀,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党和国家的事业之中,深怀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要担当时代责任,继承先贤智慧、弘扬革命传统、学习身边榜样,自立自强、奋发向上,在实践中增长才干、磨练意志。要汇聚磅礴力量,深刻理解“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道理,用良好的家风带动校风、影响社风,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
新学期的大幕已经开启,时代的号角催人奋进。愿我二中学子,都能以此为崭新的起点,传承千年家风之清朗风骨,熔铸一颗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让我们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勇担时代重任,执笔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国家、无愧于青春的璀璨华章,努力成长为爱党爱国、自立自强、奋发向上的复兴栋梁、强国先锋!